作者|三公子
01
早些年,我的梦想就是月收入能够突破1万块,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后来,兴趣做得有点眉目,出现了一条开源路子,坚持了一段时间,又发现了第二条开源的路子,就这样良性循环,小兴趣变成了一个小事业,副业也妥妥地超过了我的主业收入。
我的主业属于极其稳定的范畴,代价就是无论干多少活,收入就只有这么多,基本上工资几年不会有变动。所以副业收入超过主业收入,本身也不是什么难事。倘若我最初是进入世界500强这类的公司,依照性格,肯定会在主业上下功夫,力求两三年职场跨一大步,估计也不会有现在的我了。
很多事情吧,真绕不开机缘这两个字。
第一次副业收入超过主业的时候,那滋味是真开心,当天晚上就找朋友吃了顿火锅。不为庆祝,就是觉得吃顿火锅有啥了不起的,这个月吃10顿都吃得起,权当外快没有赚,本职工资一分不少,还吃了好多次霸王餐。
但快乐是个转瞬即逝的东西,胡吃海喝了几次,就冷静多了。我意识到,副业如果不稳定,这种额外收入对生活没多大的改善,无非就是一年多增添几件衣服罢了。
情绪一归位,做事情也就踏实,该干嘛干嘛,最多就躲在被子里“没事偷着乐”。
大概半年后,我的副业收入持续稳定在主业收入之上。又过了半年,副业收入超过主业的五倍。再然后,两者收入拉开档次,越拉越大,噌噌噌上涨。直到现在,主业收入反而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被动收入”了,算副业收入的一个零头吧。
02
说说这种感受吧。
当我的副业收入越高,我就越喜欢我的本职工作。挺讽刺的对吧,以前靠拿工资过日子的时候,职场上稍微来点暗箭小鞋,排挤陷害,小心肝就伤得不轻,愤怒郁闷发牢骚,感觉整个人都陷在悲惨世界里。
但现在呢,估计职场上干活能干得比我开心爽快的人,没几个。当我不对职场收入有任何期待的时候,工作在我眼中的纯粹度就变得很高,本身的快乐和价值反而凸显了。
第一个变化是什么活都愿意去尝试下。这两年,我跟工作狂大领导参与了很多项目,上到国家部委办局,下到社区农家乡村,统统都体验了一把。别人加班是要命,我加班是找乐子。有时候还会跟同事凌晨两三点去突击检查安全,然后凌晨五点多坐在路边摊吃豆浆泡油条。
第二个变化是工作图开心和价值。以前干个活吧,还是会计较得失,自己冤大头当多了,真的憋屈。仔细想想憋屈的根源是啥,还不是性价比低嘛。帮别人写论文,帮别人干活,别人评了副高职称,自己啥都没有,还被倒打一耙。
现在职场得失不在意,对人事纷争看得很淡。我所在的部门本身就是公益性服务性质,面向市民百姓,别人做个事情会很难,我处理下可能就比较容易,能力范围内一个举手之劳,换别人的一声谢谢,还是很乐呵的。对我而言,现在职场上的价值跟领导的肯定没啥关系,跟职务的高低没啥关系,越是跟自己没关系的人感谢我,我越开心,越是基层的人得实惠,我越开心。
第三个变化就是很喜欢带好学的新人。谁有潜力,谁愿意干活,扫一眼就知道了。遇到好学的新人,我很愿意给他们创造点学习的机会。哪有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看着新人有出息,我自己也觉得做了件好事。当然,遇到那些偷工减料,编理由找藉口的新人,基本上我也不会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他们自以为偷懒是占了单位的便宜,其实亏大了。
第四个变化就是对职称职务这玩意越发不在意。每到评优、升职、聘职称关键时刻,很多人就会精神高度紧张,忙各种疏通关系,忙找人写论文,忙找平台发表刊物。不过对我而言,这些都是些浮云,做一个旁观者,看职场百态,还是挺有意思的。如果遇到朋友在努力这些事情,我还会很热心地推上一把,能帮则帮,他们能够尽早一天提级加薪,我作为朋友也开心。
这四个变化,汇总起来就是职场自由度变得很高,没有了人事和金钱上的纷争,工作本身变得简单透明轻松。我对节假日没啥渴望,每天睁开眼睛,对上班还是蛮期待的。处理本职工作,可以让别人满足,处理完了,多出来的时间,还可以看看书学点新知识,让自己满足。
03
说说经济上的变化。
首先,金钱带来的快乐,会呈现出极强的边际效应。
最初省吃俭用三千元,买了一条菲拉格慕的丝巾,宝贝得不得了。搭配在衣服上会有一种神圣般仪式感,顺带连自己姿态都稳重起来。但当各大名牌都买一圈,拿一个几万元的包包都不会特别爱惜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种心爱感消失了,丝巾、风衣、手表、包包,鞋子,这些东西真的就是生活中的实用品罢了。
其次,生活真正让位于需求,选择上以“质优”为第一准则。
买日常品,会将品质放在第一位。饮食上,会第一选择口感好水分多的水果,会选择当季新鲜的食材,不会考虑价格的问题,更不会为了图便宜而选择不太新鲜的食品。就好像我喜欢喝鲜牛奶,为何要买便宜的牛奶味饮品呢。
买衣服,会在“价贵质优”和“价廉质良”之间选择前者,买一件80分的衣服,心里总归惦记着100分的那件,往往会以购买其他配饰来弥补缺憾。可惜,再怎么弥补,缺憾永远都在,那还不如一次到位,买100分的那件。
旅行也是以舒适便捷作为首要原则,不会找各种代金券,然后接受平台上很多苛刻的使用要求。既然是追求生活上的放松,就彻底放松下。
从这个角度看,除了房子和汽车外,在超市、餐厅、购物中心、旅行等日常生活方面,我得到了一定的消费自由。
04
当副业收入远远超过主业的时候,一定有人会提到跳槽这件事情。理由大多是“主业收入都这么少了,为什么不跳出去,把副业做大说不定挣更多钱。”
首先,关于跳槽这点,我有点想法。
1、我不认为一个人选择跳槽的理由,是因为另一份职业可以给我更多的钱。这世界上为了拥有更多钱而做出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
2、跳槽与否取决于几个要素,一是主业工作无法让我得到成长;二是我找到了更感兴趣且想深入研究的新领域;三是切入新的职场通道前,一些基础工作已经做好。
其次,即便副业的成长空间很好,我也依然不会仅仅因为收入比主业高而选择贸然辞职。毕竟,不是所有的副业变成主业后,都可以运营得更好。
1、心态上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我天性懒,不喜欢折腾,不喜欢追求功利和商业成就,我喜欢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我在副业上所获得的成绩,本质上源于我日常生活中没有过多的压力,主业给我提供了一份稳定的薪酬保障,在悠哉的状态下做了一点小事业罢了。
倘若我贸然选择了放弃主业,整个生活格局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那时候副业不再是闲庭信步状态下的产品,我的文字会反应出恐慌、不安,经济收入上的短暂失衡也很可能让我乱了阵脚而做出令我后悔的行为。
2、副业本身会发生变化。现在我在副业上的选择面很多,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出选择,而并未为了钱。但副业变成主业后,我迫于稳妥的考虑,必然要牺牲掉很多不盈利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盈利空间最大的某一个领域。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我过去曾经关注过一个有趣的人,天文地理随便侃大山都很赞,但后来他开始接受融资成立团队后,天文地理反正是看不到了,侃大山的随性也没有,商业性质的一面就曝露出来。
对于偶像而言,可能他喜欢自己的选择。不过对于我而言,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把人生当作一张地图,当每一次经历的事情当作小红旗,做完一件就在地图上做个图表。等老死之前,把地图翻出来,上面都是红旗飘飘,也够知足了。
当然,我不能确保未来不会选择改变职场跑到,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但至少当前,我对自己人生的发展轨迹依然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那就先这么走下去,走到不能走那一天再说。
05
其实,如果身边有体制内朋友也有两种职业身份,觉得副业成绩很好了,想跳槽,向我求助,我也会劝他谨慎考虑。
原因很简单。
有一种人所有的资源和人脉都依靠体制工作,即便自己做着副业,也依然需要主业内的体制熟人帮助自己打点关系,提供门路,这样的情况下,说什么离职都是假话,因为他早就跟主业内的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的纠缠在一起,离职往往就意味着把根脉断送,所以注定很难彻底离开体制的。
想改变这个局面,那只能从一开始就放弃从体制内的资源和人脉关系上借力,从市场上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圈子,寻找跟体制职场无关联的发展渠道,当新渠道逐渐具备自给自足规模的时候,斩断体制的关联,才不会伤害自己的根脉。
回看我现在的状态,也要感谢自己从开始就没打算占体制的光,没打算挖掘那里的人脉关系,当个小官啥的。所以副业干得很自由也不会侵扰到体制内同事的权益和升迁。当然,我自己是否选择离开,理由也在上面说了,该走的时机到了,水到渠成就会走。但对于我很多早已经跟体制内人脉圈子捆绑在一起的朋友而言,我很担心他们离职后的日子会陷入比较长的麻烦。
所以我会让朋友想清楚5点:
1、他所谓的副业是不是离开了体制的人脉圈子资源依然可以运转得很好?
2、离开了有保障的环境,转型的压力是否可以持续变成动力?
3、副业的事业发展规划是否准备妥当?
4、有没有转型失败的第二套方案?
5、初期不要负债,转型的资金需要准备充足。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我一直信守的生存准则。
—END—
我们尊重每位原创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邮箱:qzclass@qq.com
60万亿大产业即将爆发:一个足以颠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级风口!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0年,这行业的设备将达260亿台,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美元;麦肯锡的预测更惊人,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1.1万亿美元(相当于60万亿人民币)。 关注ipo观察,剖析下这一个足以颠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级风口在哪里?
ipo观察
ipo2012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