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厌倦了背井离乡的日子,想回到农村老家经营一份事业,这篇文章就要仔细看完。我们从这个成功的爆品开始,学习成功的经验,学习运营农特产。
在自媒体时代,农民翻身的机会,就像一只穿云箭,随时随地来相见。
再加上,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农业,乡村振兴,共同致富,这是大势所在。只要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好运肯定会向我们走来。
在贵州省盘水,就有一个团队,把家乡地地道道的农家土味柴火糊海椒面畅销全国,仅头条小店的一个连接,总销量就高达117667笔,营业额280万。
在互联网平台,类似这种低调的农特产小店,真的很多,尤其是在抖音,我们能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农特产品。
在浩瀚的商品海洋里,农特产是有灵性的,它可以自己主动找客户交流。做自媒体的人也应该很清楚,三农领域的内容,流量也是格外要猛一些。
我第一次听说拍抖音卖货赚钱是在2019年,那会我们公司还在死死地抱着传统图文电商,老板瞧不上直播、短视频。
有一天,一个老朋友找到我,说他们前几天,在一个果园拍了几条抖音短视频,光佣金就赚了9万多。
这个朋友找到我,是想叫我一起做抖音。但是,我是个不够果断、不敢去尝试新事物的保守派,当时就拒绝了他的邀请。
200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我被困在贵州老家,抱着尝试的心态,申请了这个账号,运营了近4个月的时间,后来因为另外的事情,又把它给放下了。
直到2021年,还是因为疫情,我们没能回家过年,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做互联网副业的重要性。于是,我下定决心做了整整一年,就这样这个账号有了些起色。
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接触了各行各业的粉丝,交了很多的朋友,大概是我的内容倾向三农领域的原因吧,那么多朋友粉丝里面,很大一部分是做三农内容创作的。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搞钱。
曾经,我还把这两个字写在我的简介里,然后就有人提议,说我这种内容太俗气,建议我更换。对我来说,搞钱就是第一要命,没什么俗不俗的。
我一直强调:自媒体就是一种广告行为。内容创作就是我们在给自己写广告文案,只不过,对很多新 手小白来说,短时间很难驾驭得了内容创作罢了,最终选择了放弃。
自媒体,是一个长期经营行为,需要持续的内容输出。
既然我们不能一步登天,那就一步一步向上爬。
在农村,有条件的,就别再玩手机了,好好的学习自媒体,经营自己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吧。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卖爆全网的贵州特色美食——柴火糊海椒面,成功的背后,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经验一:农特产首先是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味道
相信,很多人都有吃辣椒的习惯,但是你肯定没吃过烧焦的辣椒面。
在我上学习的时候,老家还没有通电,没有公路,老百姓过的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尤其是在青黄不接的二三月,常常喝红苕稀饭充饥。
我印象最深的的经历,就是第天,天一亮,父母起床,空腹下地干活,到了中午10点左右,才回家做早饭,有些人家的地离屋子有点远的,他们可能四五点就起来做饭,然后把饭带到地里去吃,一整天都在地里,到了晚上太阳下山,再回家做晚饭吃。
那个时候,我们的饭桌上,辣椒是我们的主菜。
我记得,那个时候的味精特别受欢迎,在农活特别忙的时候,我们就是直接用水拌辣椒面,加上味精和盐就是下饭菜了。
到了初中三年级,我们开始住校,家里也没有什么菜,用罐头瓶子,装一瓶辣椒面,或者和上豆豉、酸豇豆等,就是一个星期的菜。
贵州人对辣椒的爱,就是在这种长年累月的艰难生活中,摩擦出来的。
贵州人喜欢吃辣椒,不仅单纯的钟情,还有很多很多私密吃法。
吃法一:专挑被虫吃过的
每年,进入冬季,贵州山区就会出现霜冻天气。
这个时候,地里的辣椒已经进入采摘的尾期,因为要忙着其他农活,辣椒树还没来得及拔,上面还会有很多长得不精致的小辣椒,因为后期不怎么管理,导致有些辣椒就会被虫吃,经过霜冻之后,这些辣椒看上去就更糟糕了。
在那个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岁月,长相好看的辣椒我们舍不得吃,要拿去卖,换成钱,再购买盐、种子、肥料、农具。而我们自己吃的,就是在霜冻之后采回来的看上去很糟糕的辣椒,相当于是次品。
这种辣椒摘回来,洗净晒干之后,然后用猪油炸一遍,再撒上一些盐,哇,简直不要太好吃了。
慢慢的,这种吃法,形成了独特的农家风格,我们也把这种做法叫:干鱼仔。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种传统的土味吃法也得到了升华与优化,不再选用那种被虫吃被霜冻的次品,而是精挑细选,找更好的辣椒,再灌入淀粉、花椒、芝麻等地方调料,形成了特有的贵州“香辣脆”,这种辣椒,算是摆脱了调味品的命运,挤身于“零食”榜。
吃法二:手搓糊海椒面
等你有机会,去到贵州农家,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工具。
虽然这些工具在时代的进步轨迹中逐渐消失殆尽,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远去的岁月里,它们为贵州人的劳动生活带来过很大的方便。
贵州乡下农家人的美食,往往是非常粗糙的。比如这道手搓糊海椒面。
在我们老家,常常把辣椒叫作“海椒”。
我大姑父,他年轻的时候在供销社工作。一年四季都在忙他的生意,很少回到农村老家。但是,他每次来我家,都会指定要吃手搓糊海椒面。
顾名思义,“手搓”就是直接用手把干辣椒面搓碎。
在乡下农家,依然保留着“大铁锅柴火灶”的饮食习惯。每天做饭时候,都会烧一些干柴,然后就会留下一堆柴火灰。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柴火灰,它在我们农村,用途非常广泛,比如做糊海椒。
这种糊海椒的做法也很有讲究。
将干红辣椒,放在滚烫的柴火灰里翻炒,使红色辣椒变成焦黑色,然后再把这种焦黑色辣椒充分冷却,冷却之后,它就变得特别酥脆,这时候,将它们放在手上用力一搓,就碎了。
然后再加入水、盐、银须等,一道香辣酥脆的辣椒蘸水并成了。
这个蘸水,成了我们吃猪脚、豆腐、凉菜的必备调味。
回到30年以前,我们每次做饭,吃多少做多少。方便、新鲜。
到了今天,在移到互联网推动向,一些年轻人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开始成批量的生产这种柴火糊海椒面,并利用互联网平台,经营起脱贫致富农家事业。
从互联网的数据来看,这种辣椒的热度是非常高的,很多贵州的网店里,都有卖这种辣椒面。比如,贵州省六盘水这个团队,在他们家的抖音小店里,光这一个产品的销量就高达11万,每一单的价格是23.9元。就这一个平台一个连接,营业额就高达280万。
这种收入,在农村来说,真的是天花板级了的。
有些回乡创业的人,往往有一种“见过市面”的姿态,回到老家,看啥都不如眼,总觉得这脏那乱,明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特产,硬是被他们打扮得四不像。
做农特产,在视觉上,要的是粗糙,原味,土里土气。
在我们村子里,有一个会做手编的姑娘,手艺不错,刚开始,她用竹子编的篮子、背篓,订单还是不错的。可是,她就是看不上自己的那些竹编工艺品,非要在网上买那种纺织材料,编出来的东西,看上去的确精致,但就是没人愿意要。
失去农家土味的农特产,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经验二:申请商标
现在申请一个商标,只要几百块钱,并且个人也能申请,我们做自媒体,想带货,就要有这种意识。
不管是现在的抖音小店, 或者短视频直播,或者传统图文电商。我们要自己开店,卖自己家的产品,它就会实际到商标问题。
申请商标,快则半年,慢则一年之久。这个时间成本,是逃不掉的,除非你不开店,不用商标。
我在运营自媒体的过程中,也听到有些粉丝说他们那里有很不错的农特产品,也想通过自媒体来带货,提高收入。
自媒体是一种广告行为,是一种软广告,而软广告是需要持续经营。
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图文、视频、音频等内容,积累起来的粉丝、人气、影响力,最终都会转化为我们产品的流量渠道,促进成交转化。
通过自媒体账号,经营起来的流量渠道,它是不可变更的,也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高价打造IP的原因。
流量就是财富密码,谁掌握了流量,谁就掌握了财富。
市场潜规则太多,商标抢注频频发生,如果我们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当有一天你想把辛辛苦苦经营的自媒体流量,卖货变现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束手无策了。甚至你一直使用的昵称已经被他人抢注成了商标,这是非常被动的事情。
经验三:专注做产品
贵州的农特产非常之多,就是辣椒这一个品类,就在N多种吃法,所以,如果要扩展产品线,是非常轻松的事。
干辣椒、油辣椒、糊辣椒、糟辣椒、泡椒等等,也就是说, 同样的原材料,因为制作工艺不同,它就是一个全新的商品。但是,这个团队并没有满天撒网,而是专注做这款糊辣椒,同一个包装,做了三种品味:微辣、中辣、特辣椒。
产品,是永远的核心。
在去年的时候,我在淘系平台上,一个超级大主播的直播间,买过一款老家的酸辣粉。说真的,当时之所以购买,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家的产品,二是我特别怀念10多年前在火车上第一次吃酸辣粉的味道。
但是,这次购物有点不如意,真的没有贵州老家的特有口感。我不知道过了多久,据一个老乡朋友介绍说,那个厂已经快要倒闭了。
内容这种高起低落的创业者,在全国应该很是常见。
有不少人,以为自己很牛B,各种入股、投资、广告、品牌等一系列环节,全部打通,仿佛自己就要完成一个世界级的工厂一样。但是,在一阵吹嘘之后,却悄悄谢幕了。
农特产虽然自带流量,但是它也有很多的局限,特别是地域局限。就拿这款此火糊海椒面来说吧,出了贵州,其他地方的人,很有可能就吃不习惯。
农特产在互联网平台,它的受众,绝大一部分还是老乡圈子。
所以,我们要做农特产,一定要在产品上下足功夫,而不要去盲目的铺品类。
哪怕只有一个产品,只要每天销量稳定,呈现出上升趋势,那就可以集中所有精力去优化产品。口感、包装、认证、许可证等等,把它应该有的东西都要配齐。
通过自媒体卖农特产是一件值得经营的事,但它需要长期的专注和坚持。急不来,除非我们的内容特别拔尖,能一炮而红。否则,就老老实实地做内容,做人设,逐步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