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

也许是想要缓解财务上窘迫,也许是为了减轻生存焦虑,也许是希望获取更大的社会价值,现在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副业。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果你也想过上斜杠生活,头脑中有一堆想法,却不知该从何开始,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读《会赚钱的妈妈》。

这不是一碗教你快速致富的热鸡汤,而是鼓励科学思考、稳定行动的温开水。

《会赚钱的妈妈》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里斯特尔 潘恩的作品,她本身是三个孩子母亲,也是名成功创业者。初识书名,感觉这是一本写给女性的书。但读完整本,我发现,作者通过很多实际的案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总结了一些关于自创副业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这是一本写给所有想通过个体创业实现目标的奋斗者的经验指南。

读完后我发现,想要通过自创副业赚钱,必须要做到三点:识自己、懂市场、会连接。

1、识自己

对于我们一没资源、二没财源的普通人来说,唯一能向市场售卖的只有自己的技能。因此,创业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认识自己,搞清楚自己擅长什么。

在书中,作者克里斯特尔 潘恩主张充分挖掘自己的天赋。在她看来,哪怕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技能,只要你真的热爱,愿意持续投入努力,都可以成为你赚钱的途径。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做饭、装饰房屋、写作、帮人遛狗、平面设计、日托服务等等。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卓越的小技能是如何与市场协作,最终实现变现的。

认识自己,看似简单,其实困难。我有个朋友,在恋爱前,是个单身主义者,一个人的日子,她也过得有滋有味,非常享受。每当有朋友因为要和男友约会而放她鸽子,她就会嗤之以鼻说道:重色轻友的货,我以后绝不会这样。谁知后来,她的真命天子出现了,她的转变足以令我们咋舌:平时腻乎撒狗粮就不说了,她居然很多次为了陪男友不参加我们的闺蜜趴,有次甚至因为和男友出去旅行而错过了其中一个好友的结婚典礼。

是我的朋友在短时间内性格发生了剧烈变化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很有局限性的。很多性格特点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经过与人、与事的互动才得以展现、了解的。

《会赚钱的妈妈》这本书的作者是位博客大V,在开始从事博客写作前,对自己的天赋她也不是很明确,因此也经历了很多试错,也有过很糟糕的创业经历。她自己说道:很显然,如今我从事的事业正式我年少时的激情和兴趣所在,但是我花了好些年才反应过来。

既然发现自己的天赋需要一定的运气,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些问答,帮助读者解决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发现天赋没什么捷径可走。我们可以圈定几个自己热爱的事,积极、快速进行尝试,通过反复实践来检验这件事情是不是我们心中所爱。而实践的过程也会激发我们更多的想法。

2、 懂市场

市场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在创业前,我们必须想清楚,是不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愿意花钱为我们的技能买单。

我有个同学,是做活动策划的,他的工作就是帮品牌组织线下销售活动。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次他侄儿过生日,要请好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举行个派对。亲戚想到他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就请他帮了个忙,负责组织这次派对。派对很成功,孩子们很开心,陪同而来的父母也很满意。在了解到我朋友有组织活动的专长后,有两个孩子的家长居然愿意付钱,请他也帮它们的孩子孩子们做场特别的生日会。

后来,他发现,其实现在有很多家长是愿意花钱给孩子办个有特色、难忘的生日会的。于是,他逐渐开始认真地把这件事情当成一项可以赚钱的副业来经营。现在,他这项副业每月都会为他赚钱,有时甚至赚得比主业的还要多。

当我们拥有的天赋技能转化为对别人有价值的服务,而消费者也愿意花钱购买这项服务时,变现闭环就形成了。

作者在书中也善意地提醒读者,在正式开始副业之前好好做做市场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有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提供的服务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就像上面的例子,我的朋友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12岁以下,家庭条件富足的孩子。因为孩子大了,大体是不大喜欢这种生日会的,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庭大体也多半不太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

当我们清楚我们提供的服务只能卖给某一部分人后,就可以对这部分人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补充自身技能的不足,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会连接

有了服务,有了市场(消费者),如何把这两者连接起来呢?也许,我们提供的服务消费者很需要,但他们并不知道我们的存在,这显然也是不行的。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些管道,让消费者能有机会了解我们:比如提供免费试用服务、鼓励客户口口相传、和其他创业者建立联系并交叉推荐、利用社交媒体等。

当然,这些是作者根据她的经验,提出的具体方法,我们实际操作时可能千差万别。但我认为有两个原则是我们创业者需要注意把握的:

一是不要为了获取连接,贸然投入金钱。作者列举的传播方法都是投入极小甚至免费的,这样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快速试错,也能较为容易地从头再来。而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即便你投了钱也不一定管用。

第二就是积极参与连接。就像我上面举的朋友办生日会的例子。最开始,他只是单纯地帮个忙,没想挣钱。但如果他是个小气鬼,不愿意帮忙,也就失去和这些家长连接的机会,更不会发现后面隐藏的机遇。因此,我推崇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多面向市场连接,即使这些连接一开始看来并不能带来直接的利益。

在这个时代,所谓机遇,其实就是连接。

4、 失败怎么办?

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我们的副业能成功吗?

不一定。成功是所有外部变量完美组合的结果。而有些外部变量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比如同一时间,提供相同服务的竞争对手的表现,比如市场的大环境等。

事实上,所有的创业都非常有可能面临失败,而对失败的恐惧往往会让很多有想法的创业者一开始就害怕退缩,学会怎样面对失败是我们在真正开始行动前必须要做好的心理建设。

作者在书中鼓励创业者不因自己的失败经历就把自己定义为失败。相反,应该用这一经历塑造自己继续成长。

其实,创业这件事情和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最后我们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如果成功了,我们得到了实在的金钱利益;如果失败了,我们则学到了经验。而往往从失败中学到的经验比从成功中学到的要多。认清这一点,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心里就会坦然得多。

当然,真正要做到如作者所说的用失败的经历塑造自己继续成长,仅仅接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以第三方的角度,冷静地去复盘我们的创业经历,思考是构想出了错,还是某个行动步骤有失误。我们也可以和熟悉了解这段经历或有过类似失败的人交谈,找到问题。这个过程,如同把伤口扒开,仔细检查,其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但非常值得。

结语

我们大部分人所从事的主业是传统的在单位工作,我们是单位里的一个环节,单位则作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而副业往往需要我们把自己作为独立的市场主题,去和市场发生连接。识自己(提供什么价值)、懂市场(你的服务对象需要什么价值)、会连接(让你的服务对象知道你有他们需要的价值),这三点是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需要去考虑的,即使是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也不例外。

自我创业的过程不仅是赚钱的过程,更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周围世界的过程。我们可能会赚到钱,也可能不会,但我们一定可以让自己的头脑更清楚,眼界更宽阔、精神更富足!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资源来自用户投稿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侵权争议、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