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经济”催生的职业。
文/郑亚文
编辑/斯问
5月1日的淄博气温升到了31度,市区仿佛更热一些,蔡垚的身边全是人。队伍早已失去了形状,他看不到尽头和起点,只能随着人流往前缓慢地移动着。
3个多小时下来,他听着人群里带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辨认音色,有东北男人的声音,有年轻女孩子将软糯的江南口音喊出了“大姐大”的味道,也有小孩的哭闹声,不同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嗡嗡的立体音。他没空抬头,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点动,回复其他客人的消息。
终于轮到他了,服务员瞅了他一眼,“你小子帮人排队吧,天天来”。
蔡垚挤了个笑脸,没说话。服务员也没空等他回话,朝他身后喊着:“来,你们几位?”
蔡垚的确是在帮人排队,收费的,取一次号挣50多元。离开队伍时,他耳朵里还回荡着嗡嗡的响声。
最近,他每天骑着电动车,在淄博市区来回跑,目的地总是那么几个——烧烤店、八大局便民市场,有空了就跑到周村,帮网友找找“消失的绿豆糕大爷”。
蔡垚最近的“职业”没有一个严谨的名称,但像他这样的人很多。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代排队”,杭州、长沙、广州、淄博等热门城市的关键词出现得最多。随着旅游业回暖,尤其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全国各地景点爆满,网红餐饮店门口的队伍越来越长,蔡垚们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
外地人,“淄博通”
蔡垚是济南人,2003年出生,淄博火了之后,他从济南坐着“烧烤专列”赶到淄博。他把吃烧烤的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几百个网友发消息咨询,有些还没到淄博的游客,请他帮忙去“牧羊村”排队。
“牧羊村”是淄博最有名的烧烤店,店面设在半地下的美食城,进店需要走下一个长长的斜坡。从上个月开始,“白天坡上就没空过,早上7点多开始排队,10点多已经排到了地面上,如果你从下午开始排队,绝对是吃不上的”。
“一号难求”的情况下,蔡垚的生意就来了。他在济南没有正式工作,跟着亲戚“这里做几天,那里搞一下”。乏味的生活在来到淄博后变得忙碌而充实,从“五一”前半个月开始,他每天都要帮十几个外地游客排队,有时候自己忙不过来,就把单子转手给其他的“同行”。
这几天,他认识了很多“同行”,有几个是和他一样的山东人,在网上看到“商机”,特地坐火车赶到淄博。他们在本地租一间200多元的小单间,帮人排一天队就能回本。运气好的话,到晚上还能“蹭”一顿烧烤,“很多游客都热情,会邀请我们坐下来一起吃”。
2001年出生的榴莲是潍坊人,他从事机械行业,下午4点下班,以前下班都是“无所事事”,总想着“搞副业”,于是就试着在二手闲置平台闲鱼上架了服务。
“第一天只有几个人留言咨询,但到第二天就爆了,几百人来咨询”。他形容那些天自己的状态,“每天下班后坐在沙发上回消息、打电话,一直回到10点多,手都要抽筋了”。
每天的几百个咨询里,会有十几个人下单。最初接到订单时,榴莲甚至不在淄博,他在闲鱼上找到其他的“同行”,把单子分给他们,利益五五分。
“五一”假期当天,他起了个大早,从潍坊赶到淄博,打算“连排五天”。还没进城,路上已经开始堵了起来,而他手上已经攒了几十个单子,“太多了,还是要分一点出去,否则服务质量也不到位”。
五天的假期,榴莲住在“同行”家里,早出晚归。除了帮人排队,他也替那些来不了淄博的游客代购小饼,绿豆糕。
短短几天,他已经成了“淄博通”,张店区哪些巷子里有不需要排很久的烧烤店,味道同样好吃,“我都门清儿”。八大局哪些店的炒锅饼最受欢迎,哪些店是前几天刚刚从肉铺改造成饼店的,他都了如指掌,“这种最好就不买”。
跳进“潮水”里
中国人为了吃到美食,做出再疯狂的举动也不足为奇。
蔡垚的客户遍布大江南北,最远的客户从成都赶过来,早上10点下火车直奔“牧羊村”。蔡垚已经给他占好了座位,“取到了号,我也不能离开,要帮忙占一下座位,等客户过来,否则很可能会被后面的人抢走”。
客户带着几个朋友落座后,蔡垚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八大局”,给他们买衢州鸭头、煎饼、炒锅饼。
“五一”假期首日,“八大局”涌入了13万人。假期第二天,这里一共接待了17万人,而它的总面积只有10000平方米。
蔡垚挤在人堆里,进来了就没办法轻易改变方向,只能顺着人潮走动。遇到人流堵塞,他把手高高地举起来,担心压坏了客户的饼。
“五一”期间,火的不仅仅是淄博,用网友的话说,“就找不到没人的景区”。在杭州生活了七八年的杨波“重操旧业”,他原本是外卖小哥,每次到旅游旺季,就会变身“跑腿小哥”,主要业务是帮人排队。
“哥佬官”“海底捞”“福缘居”这些网红餐饮店他一次也没吃过,但对它们的地址都非常熟悉。“五一”期间,他不愁订单,掌握着“卖方主动权”,会挑选订单,“排队时间越久,收费也就越高,西湖旁边人太多了,也不去”。所以,他也会和“同行”保持联系,“哪家店排队多,就去排哪里,然后在社交平台里发定位”。
会花几百元、上千元吃一顿的人,通常不会在乎几十元、上百元的排队服务费,4月29日那天,杨波挣了500多元,“有个客户看我等了太久,给我多转了50元”。
几天假期下来,他挣了近2000元,“比跑外卖强”。
杨波、蔡垚、榴莲都是懂得变通的人,他们没有太多压身的技能,也没有“月入过万”的稳定工作,但他们能在“潮水”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哪里火就往哪里跑,哪行能挣到钱就干哪行”。
朋友
“排队”在某称程度上也是个技术活,除了“代排队”,杨波以前还推出过“代卖药”“代挂号”的服务,深谙“排队之道”。
“这种活不是谁都能干的,尤其是在大热天,人又多的时候,很容易烦躁”。所以他耳机不离身,一边听着歌,一边回复消息。偶尔还要忍受别人的推搡,阻止试图插队的大爷大妈。
“最重要的是心要静,排一次队伍,2个小时就还好,如果连续几天这么排下来,一天排3-4单,人也会受不了的。”浮躁的时候,杨波就想着刚刚收到的钱,“号没取到,这钱就不算是我的”。
也有“不好搞”的客户,“五一”期间,杨波帮一位外地游客在“福缘居”排队。他等了一个多小时,临上桌时,客户说,“人在景区,赶不过来”,要求他退还服务费。“懒得争了,我只退了一半,她也没说什么。”
“五一”期间,很多像杨波一样的外卖员、跑腿小哥都做起了“代排队”的生意。本地生活平台充当“中介”的角色,客户和跑腿小哥商量费用,达成共识。这是“懒人经济”催生的“新职业”,花几十元,就能拥有更多游玩的时间,对很多游客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花1—2个小时,就能得到几十元、上百元的报酬,对跑腿小哥来说,也是一份不错的差事。
榴莲和蔡垚在靠“代排队”服务赚钱的同时,多少有点玩乐的心思,“这段时间认识的人,比过去几年加起来的还要多,吃的烧烤,比过去20年吃的都多”。
假期最后一天,榴莲回到了潍坊。这五天,他几乎没有时间分心,“一直在忙,排了几十个单子,有人邀请我一起吃都没空”。
接下来几天,他手上还有很多代排队的单子,最远的排到了5月10号,但他并不打算亲自过去排队了,“除非忙不过来,我可能会赶过去,其它订单都分给同行”。
尽管潍坊离淄博只有100多公里,但榴莲以前没有来过淄博。以前在他眼里,这就是一个和潍坊“差不多的城市”,没有特意来一趟的必要。但现在似乎不一样了,“吃烧烤也讲究氛围”。
蔡垚也爱这种氛围感。晚上10点多,蔡垚闲下来,和几个同行找了一家烧烤店,5个人点了200元左右的烧烤,“平摊,每个人出40元,很便宜”。
他四周都是外地游客。有人把T恤卷到肚子上,一边“撸串”一边摇摆着身体高声唱歌,有人拿着手机对着食材拍照。不知道是谁起了个头,全场都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