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看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时候,有句话记得特别清楚:“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柳岩在王牌对王牌里说: “我爸上个月身体状况不太好,然后是在医院度过70岁生日,但是我很高兴自豪的是,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给他最好的医疗条件。”
让我想到好友的父亲,叔叔得了骨癌,好友穷尽全力救治,但是叔叔还是去世了,她现在还有四十万的欠款,一个没有工作的母亲,一个在上大学的妹妹,一个不到一周岁的儿子,而夫妻俩的工资每月合计五千元。
长大之后你才会知道,原来生命中有那么多的莫可奈何。我每年的生日愿望都是:暴富。当然目前为止都没有实现。有时候你会知道你的人生道路上有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除了钱,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我一直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多赚钱?刷单?打字?做手工?通过那么多的案例,大家也应该了解,这些兼职基本都是骗子,想赚钱是不可能的,别被骗的倾家荡产都不错了。
那么我又是发现了什么赚钱的副业呢?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它是全国人气最旺的古旧物品市场,周末开市日客流量达六、七万人,经营的主要物品有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骨雕、皮影脸谱、佛教信物、民族服装服饰、文革遗物等,是全国最大的民间工艺品集散地。
有很多人来潘家园淘货,期待自己眼光独到,捡漏成功,可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而有的人却独辟蹊径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吧!
如果你从网上买了一枚价值26元的仿古银锭道具,一件78元的景德镇陶瓷花瓶,经过“鉴定专家”鉴定,估价超过了100万元,最高估价达500万元。你是不是觉得他们疯了?
“嗯,这是好东西,乾隆年间的银锭”后,又把银锭放到手边一个小型电子秤上,“280克,这个估值能上百万。”
“从分量、表面的氧化来看,是纯银的。你看这表面的黑色痕迹就是银的氧化,这是仿不出来的。我干这行这么多年,也第一回见到这么好的银锭,很罕见。”
“银锭的包浆比较自然,表面有银氧化,成分几乎都是银,没什么杂质。估价在1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
“这个银锭是镇库用的,在国库里放着一批,这一看就是老东西,看上面这个发黑的包浆,这得有年头才会形成,这没法仿。”
这些话,全是各个不同鉴定公司的“鉴定专家”说的,而材质为铜、价值26元的仿古银锭是如何被“鉴定专家”鉴定出纯银材质价值100万+的呢?
众所周知,收藏圈,水深。
而这些赝品鉴定高估值的背后,是有关拍卖的圈套。
近几年,有关收藏、鉴定的骗局屡有发生,据新京报记者暗访,某些鉴定公司的“专家”,对顾客拿来的各种东西都能鉴定出“天价”,然后忽悠顾客委托他们去拍卖,并要求支付数千元的“前期费用”。而这些“专家”虽然有着“杂项鉴定专家,北京文物局副研究员”等称号,但当你核实就会发现北京市文物局根本没有副研究员这个职位,而且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不会在外面的公司兼职,因为违规。
其实这些骗局,就是街头觅宝骗局的升级版而已,只不过骗子直接登堂入室,注册了正式公司,又有办公场所,又是“专家”充门面,先是把所有藏品鉴定成天价真货,然后要求藏家拍卖,然后根据“天价”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比如“鉴定费”、“宣传费”、“拍卖费”等,陕西西安的赵某就遇到了这样的骗局。
前后支付了26.5万元,被估价数百万元的藏品仍未拍卖出去。
2018年4月,赵某因手头紧想出手一幅书法、两幅国画,他通过网络搜索,找到西安一家拍卖公司,两位鉴定专家看了字画后表现得很惊讶。当场评估每幅字画的价值都达到上百万元。在两位专家轮番话术诱导下,赵某支付1.5万元宣传费用于售卖字画,之后又花费2万元让专家开具了鉴定证书。
一个月后,拍卖公司通知赵某,他的字画在国内还没有买家看中,建议他走国外的渠道,上拍卖会拍卖。赵某又向公司支付7万元服务费参加拍卖会。之后,拍卖公司经理告诉赵某,三幅字画在本次拍卖会上流拍,但近期在迪拜还有另一场国际拍卖会,再支付16万元,公司可以在德国、法国、加拿大先做三场预展,保证能在拍卖会上成交,赵某按照要求支付。
前后两个月,赵某共支付了26.5万元,字画仍未拍卖成交。他才意识到被骗。
一些诈骗团伙以文化传媒公司为掩护,进行文物鉴定诈骗,以高价收购、保拍等理由吸引藏家上钩。藏家想要鉴定、拍卖藏品,一定要知道,“鉴定专家”是需要国家文物管理部门认可的鉴定资质,而且鉴定公司在进行文物、艺术品交易时,也需要取得国家文物管理部门许可。而且正规的文物鉴定机构对文物鉴定的收费都比较低(或者不收费)。原则上只鉴定年代,不对文物估价,鉴定过程需由两名以上具备鉴定资质的鉴定师进行。大家一定要多听取不同渠道的鉴定意见,避免落入骗子圈套。
如果大家被骗,请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到猎网平台110.360.cn举报。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