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副业刚需”

◼︎ 副业赚钱,不分高低贵贱 提到副业,多数人联想到的第一个相关词是:赚钱。这没什么不对,以赚钱为目的,本来就是发展副业的常见动机之一。

感激互联网,让小个体变现的手段也越来越多了,比如:知识专栏、知识型社群、定制化咨询、社交电商(微商、芬香、淘宝客等)……可以说,很多传统的生意形态,都有机会利用互联网重做一次。 只要合规合法、没有坑蒙拐骗,做任何生意都是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都值得尊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和所有的生意类似,赚钱只是发展副业的一个副产品。副业不分贵贱,但是有动机的差别、也有段位的差别。

◼︎ 副业有动机之差

(1)发展副业,能培养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职业技能组合 多数人对于副业的最终想象,就是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从字面上看,“自由职业者”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多数人把解读和羡慕的重点,放在了“自由”两字上。但事实上,真正的核心应该在于“职业”。也就是说,职业能力,才是一个人能在组织内外获得自由感的核心因素。

所谓的自由,无非指人有能力说“不”,仍然可以获得生存所需的收入。当你的职业能力足够强,无人可以替代的时候,在组织内部有更大的议价权,同样可以拒绝不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同事,不喜欢的客户,不喜欢的做事方式。在组织外部,由于这种能力在市场上足够稀缺,同样可以选择和谁发生交易、和谁结成盟友关系。

所以,“1人能顶1家公司”的职业能力是原因,自由是伴随而来的结果。 那职场人的普遍状况如何呢?掌握的技能单一,而且基础未必见得扎实。举例来说,在不同的行业和公司中,即便是同一类型岗位的人(研发前端岗、营销、运营,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于业务和职能的理解深度上,相差极大。

有人不仅在公司内有稳定的绩效,还能同时具备专业的深度和跨界的广度,通过演讲、写作、开课等手段创造影响,推动改变,我们把这样的员工称为人才。

而有人只是依附于平台的资源、规则和流程办事,对生意的全局、专业的理解都不够深入,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取代的螺丝钉。我们把这样的员工称为人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成熟、技术的变革,未来会有更多岗位上的人被人工智能取代,对每一个在岗的员工要求也更高了。

在一个靠存量竞争的商业社会里,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生态位,在那里保持领先优势的专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样的领先优势,建立在多元的技能组合上。

比如:一个优秀的前端工程师,可能同时具备的技能有

◎ 供应链:能寻找到低成本的货源。比如利用开源的代码模块快速拼装出产品,或者发掘到价值被低估的信息源

◎ 产品:把低价获得的信息,配合服务,封装成自己的产品

◎ 销售:能通过多种手段快速转化客户,达成短期销售目标

◎ 营销:能有利可图的建立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在短期、长期收益做好权衡,拉长客户终身价值

◎ 运营:管理、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从全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 领导力:以社群协作、雇佣零工的方式,外包工作,有效的影响他人,通过他人之手达成目的 把自己活成一家1个人的公司,在一个细分领域保持持续领先,靠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技能组合。

说难也不难,在两个领域做到前30%,加上全局思维,足以生活得如鱼得水。 说难也难,从自我觉察,到认知模式,到商业原则和规律,到多个具体的商业学科知识,到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工具,遍布陷阱。

(2)发展副业,能积累资本,消除职业不安全感 互联网行业内,向来存在着“35岁歧视” —— 到了这个年龄,如果还没有晋升到管理岗位,或者成为一个业内知名专家,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很难过,随时有可能会被更年轻、更有体力、更便宜的后浪取代。而且,这个年龄的数字正在日渐年轻化。

为了对冲风险,靠打工赚钱是不够的,还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资本。 为了消除不安全感,每个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积累3种资本:

● 金融资本。

最好的创富法,还是以钱生钱,而这样的做法,需要足够的本金。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互联网上还存在着大量的第一桶金的机会。

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课程和训练营,在普及精益创业的概念,强调MVP、聚焦、敏捷行动、快速实验和迭代、现金流第一的基本原则,鼓励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的杠杆,获得个人的第一桶金。

● 人力资本。 所有的事情,都是人促成的。事成与否,也往往看人。所以,在副业中结识意气相投、技能与自己互补的人脉,也是重要的积累。

不过,很多人在这里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信息:你自己,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当你自己不足够强,无法拿出可信的成果,证明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你很难吸引到其他优秀的人才,也没有匹配的认知和能力,来管理他们。

除此以外,招募、识别、管理、留住一流人才的金钱和非金钱成本,远远超出绝大多数没有创业经历的人的想象。这也是我选择了一个人干的生意模式,只和其他伙伴保持松散的合作关系、师生关系的原因之一。

不到非不得已,谨慎扩张团队规模。这是无数初创型公司的血泪教训。

● 社会资本。 虽然金融与人力资本很重要,但社会资本往往是长期成败的关键,因为它关系着市场、受众、合作伙伴如何看待你的价值,愿意付出多少程度的信任。

想要进入上流圈层的人,最难突破的。往往就是这样的信任累积。而那些平步青云,能一再遭遇贵人、遭遇好运气的人,通常都是注重关系维护、重视信任关系的人。

正因为如此,先义后利、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冲突时优先考虑长期利益、重视信任、在不同的圈子和价值网络里先贡献再索取,才会成为金科玉律。

(3)发展副业,能探索自我实现的全新可能性 大概以1990年为界,这个时间点后出生的一代人,不仅仅重视工作的金钱回报,相比上一代人来说,有更强的自我意识,更加重视工作的价值、个人的成长。

当理想遭遇现实,又没有底气离职单干的时候,发展副业就成了一个绝佳的练手方法。 ◼︎ 副业有段位(成熟度)之差 动机不同,目的不同,做出来的事情也不同。 按照一般人发展的时间先后和成熟度,我把大家口中的“副业”,换分成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1字之差,侧重不同。

(1)伏业。

刚开始尝试的阶段,侧重个人的心理建设。所做的事情,和在公司的工作没有本质差别,还在个人的舒适圈内,能获得稍高于工资时薪的报酬,但是很难有数量级的突破。比如,做文案的帮人写写稿,做运营的做做代运营。这类工作,也经常被称为“私活”。

(2)幅业。

想要获得长足发展的人,必然要学习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不一样的工作或做事方式,侧重探索可能性。获得的时薪很可能还不如打工,但是有机会拓展新的技能组合。比如,开设专栏长期写作的程序员、在视频网站上分享面试技巧的HR。很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名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3)富业。

随着能力的提升和掌握了新的职业技能,人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工作,曾经的不舒适区也变成了舒适区。这时候,自然能在受众选择上有更大的自主权,也有眼光选择最能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的生意。 如果你是珍珠,就应该展示给最识货的人。锁定最适合自己的高净值人群,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获得超额的回报,是这个阶段的常见操作。

(4)复业。

就像大型集团旗下可以有多种不同业务的子公司一样,一个人也可以把众多生意连点成线,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模式。那些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收入可观的生意,就发生在这里。

◼︎ 总结:我更愿意这样理解副业的意义 对社会来说,中国经济正在从粗放走向细致,从工业型走向服务型。

对行业来说,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职业能力专业化、去泡沫化,是必然的趋势和要求。

对个人来说,我更愿意把副业看作是一个操练创业、学习做自己的CEO的实习活动。每一个副业项目,都是一次大作业,评分的不是老师,而是市场,通过金钱回报来反馈个人的专业能力价值。

这样看来,副业确实刚需,而且也理应成为刚需。

毕竟,谁不希望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掌控感呢?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资源来自用户投稿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侵权争议、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