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随手一拍是故事

你随手一拍就是“事故”

别灰心,其实你与“大神”

只差一个培训班的距离……

短视频正当热门时

我们每天都会刷一会儿打发时间

眼看着许多短视频博主

搞钱搞得风生水起

谁的心里还没点蠢蠢欲动呢?

但如果你是个小白

一没经验,二没技术,三不懂运营

正无从下手时,看到宣传

“99元零基础,包教包会”

“月入过万,涨粉百万,轻松副业”

这样的好事,你想不想了解一下?

一声声贴心的“问候”

一个个诱人的“机会”

培训背后,其实藏着潜在的“危险”

2023年1-7月

深圳市及各区消委会收到

短视频培训投诉838宗

与2022年同期179宗相比

增长368.16%

▲2022年1-7月、2023年1-7月短视频培训消费投诉量

消费者投诉主要反映

短视频培训存在

虚假宣传、退费难、诱导消费

教学质量差、主体资质混杂

五类问题

▲2023年1-7月短视频培训消费投诉主要问题及投诉量

好不容易赚点钱

一不小心就进了别人的口袋

太亏了!

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上当”的

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短视频培训投诉最突出问题,有关虚假宣传投诉400宗,占比47.73%

商家主要通过夸大承诺培训收益,向消费者灌输短视频轻松变现、快速变现理念,利用消费者希望赚快钱的心理售卖课程。

典型案例

消费者诉称通过某平台链接进入某直播间,主播宣传TikTok(抖音海外版)课程学员轻松月入几万至几十万美金的案例,进行洗脑式营销。消费者当场购入TikTok课程,待恢复理性后要求退款,商家拒绝。

退费难

有关退费难投诉121宗,占比14.44%。退费难问题主要包括:

一、商家对“7天无理由退款”等承诺不予兑现或拖延退款;

✅二、消费者申请退款时被不合理地扣除高额手续费或违约金等费用;

✅三、商家约定的退费条件过于严苛。例如平台规定需低于一定的学习进度才可办理退款,实际上试听几分钟便已超过该标准无法退款;

✅四、由于消费者主要在直播间等线上平台购课,对应的经营主体难以查找或无法联系,给退费造成阻碍。

典型案例

消费者于某直播间购买抖音涨粉带货课程,添加商家微信后未得到相应的服务,故消费者在第三方课程平台申请退费,平台以课程学习进度超过5%为由不予退款。事实上,课程仅14分钟,消费者试听几分钟便已超过5%。

诱导消费

有关诱导消费投诉117宗,占比13.96%。诱导消费问题主要包括:

✅一、商家收取学费后,持续要求消费者缴纳流量推广费等费用;

✅二、商家诱导资金紧张的消费者通过借贷、分期、信用卡等方式支付培训费用;

✅三、商家通过“只招10人”等话术虚构课程稀缺性,引导消费者冲动购课;

✅四、商家对老人等特殊群体推销课程,在其对课程尚无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诱导其购买课程。

典型案例

消费者支付2990元购买短视频电商和剪辑课程,未获得相应价值的课程,并被要求继续支付29800元才能获得账号流量推广。

教学质量差

有关教学质量差投诉101宗,占比12.05%。教学质量问题主要包括:

✅一、在师资质量方面,宣传金牌讲师亲自授课未实现,授课老师经验、专业能力不足;

✅二、在课程质量方面,课程内容与购买前介绍不一致,课程质量堪忧;

✅三、在教学支持方面,课程多为录播视频,售后无人为学员答疑解惑和持续辅导。

典型案例

商家直播间卖课时名师承诺亲自辅导学员,实际并非该名师本人辅导学员,承诺未实现。

主体资质混杂

有关主体资质问题投诉99宗,占比11.81%

一方面,存在部分培训机构冒用他人公司名义,以及因同一直播间销售多家机构课程,部分机构被处罚后即注册新公司、开通新账号,致使消费者无法投诉准确主体的情况。

另一方面,消费者投诉商家超经营许可范围,无培训资质办学。

典型案例

消费者集中投诉某传媒公司,经深圳市消委会向该公司核实,该公司表示其从未开展相关培训,与消费者签订协议的公章系伪造。

不论你是想转行还是搞副业

这些想法都没错~

但要牢记

天上不会掉馅饼

教你赚钱的人,多数想赚你的钱

多问、多看、多考察

切勿冲动消费

鹏贝贝 提醒您

谨慎选择培训机构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注册、诚信经营的培训机构,报名缴费前应核实经营者主体信息,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用公示平台核查其经营状况和许可经营范围、实际控制人征信情况,尽可能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经营年限较长的机构

理性识别虚假宣传

现实中,短视频变现并非易事,专业知识、实践操作和时间积累缺一不可,消费者需提升自身认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谨慎辨别商家“3-5天见收益”“15天回本”“月收入保底一万元”等收益承诺。

对商家作出的培训内容、师资质量、收费标准、退费条件等方面的利好承诺,建议通过书面合同予以确认,勿轻信商家口头宣传。

警惕诱导消费陷阱

对于商家通过虚构课程稀缺性的营销话术,消费者需仔细甄别,结合自身需要决定是否接受该服务,避免冲动消费。

建议经济能力有限的消费者谨慎选择分期、贷款、信用卡等方式支付培训费用,量入为出,选择与自己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收集保留维权证据

消费者在选择短视频培训服务的过程中,建议注意留存培训广告宣传页面截图、聊天记录、支付记录、合同等信息作为消费维权的依据,一旦发生上述消费纠纷,可及时向消委会投诉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或通过司法途径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深圳市消委会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资源来自用户投稿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侵权争议、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