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猫妹 ·原创
01
在996加班文化的大背景下,副业对于年轻人而言,既奢侈,也无奈,却渐渐成为大城市年轻人的一种刚需。
副业,可以说是现代化的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传播途径越来越快,人与人的交往呈现辐射状,打破了原来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
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房租、通勤成本乃至房贷车贷的压力,“不满现状”的90后们,对于副业赚钱,总是蠢蠢欲动。
自媒体创业给予普通人一夜爆红的机会,超级大号咪蒙的崛起又陨落,古风李子柒凭借短视频的翻身,给副业赚钱蒙上了一份传奇色彩。
头顶“副业赚钱”的烈日,阴影之下,更多年轻人却成为“副业”的炮灰。
哪里赚钱,就去哪里。公众号赚钱就去开公众号,短视频能聚集流量,就拍视频。
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甚至没有一份主业为自己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被“渴望暴富”的想法浸染,焦虑不安,却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
02
对于成年人,哪有什么主业、副业之分,只有你的专业度才是手里的王牌。
如果你生活不幸,妄图把副业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会发现,职场处处皆失望。
“给我一份赚钱的副业,我立马辞职”,是很多刚步入职场年轻人的幼稚想法。
“身兼数职,精力充沛”,是很多人对斜杠青年的第一印象。因为不想上班,文科专业的果果实习期没过就辞职了。她的偶像是位自由撰稿人,到处旅游打卡,一条广告费5位数,让人好生羡慕。
一边是水深火热的职场关系,一边是有着无限可能的自由职业。辞职后的果果,砸钱拍起了短视频。
创作是一件很难熬的事情,需要刻意训练的思维模式,而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果果,很快遇到了瓶颈。既然短视频的制作成本太高,她又开始投稿写文。
任何事情,只有去做了才知道多难,尤其是能赚钱的项目,没有师傅领路,满满当当的日程表,比在单位焦虑百倍。
会担心平台倒闭,会担心稿费被拖欠,最重要的是,灵感会枯竭。没有稳定的合作伙伴,每件事情都得亲力亲为,给身体和心理带来双重压力。
以前,果果觉得,周六加班简直“惨无人道”,领导骂人就是给自己“穿小鞋”。
可自从做了梦寐以求的撰稿人之后,才知道一个稿子改20来遍都是常见的,周末还得拼命干活,休息是不存在的。
副业,对于没有能力的年轻人而言,更像海市蜃楼,榨干他们的时间与精力,不给人喘气的机会。
03
选择副业,不仅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也是为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工科毕业的老君,内心住着一个文艺青年,酷爱读历史。
每天六点,老君起床阅读半小时,然后开始写作,设置好定时群发。9点多到单位,复核产品结构,做实验,写报告,与客户讨论未来发展方向,在忙碌中,时间到了下午6点。
下班通勤路上,老君会在手机上记录灵感,写好明早文章的提纲。晚上是他阅读思考的时间,偶尔会被临时的加班充满。
这是副业青年典型的一天:回归本职,是严肃认真的职场人;投入副业,是低调踏实的创作者。
一个人,两种人生,一面是社会标签,一面是自我标签,没有非他不可的二选一,有的仅仅是坚持。
每种标签的转换,都是一种真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没有那么难。互联网的发展,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成长的机会。
不同的地理空间,从事不同的职业,也让这些年轻人收获了不同的资源。
很多时候,副业不仅是一份额外的收入,更是一份机遇挑战。
04
副业的兴起,不免让人担心年轻人会成为“半吊子”。毕竟精力太过分散,会削弱核心竞争力。
过载的加法生活,会让副业青年陷入瞎忙的状态。来自职场的压力,会迫使人放弃一些短利。长期的熬夜与加班,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动,可能会成为压垮副业青年的最后稻草。
副业青年小鱼,私底下是个摄影达人。最近她所在的外企,大规模裁员了,所幸,她不在裁员名单之列。
可福利削减的单位,越来越难拓展的外销市场,让小鱼动了辞职创业的想法。
经济大环境不好,自己单干能过得更好吗?最后,小鱼熬住了,没有辞职,因为她副业的上家跑路了。
先有主业,再有副业。无论何种方式的赚钱,都先是打工者,都需要职业精神。
对于副业青年,赚一块钱比花一块钱带给人的快乐更多。在资源渠道还未稳定时,选择职场的保护伞不失为良策。
副业,可以很酷,也会很苦。
在这个时代,遍地都是金子,都是赚钱的门道。只要肯低头,时代不会让奔跑的人饿着。
记住,让自己先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