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钟 颐

护士摆摊卖烤肠、医生烤红薯月入过万……近段时间,医务人员兼职现象频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医务人员可以做兼职吗?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医务人员做兼职频上热搜,是个好现象吗?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此后,云南等地发布通知或征求意见,除了重申国家卫健委的鼓励,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按规定全职或兼职开办诊所。

不难看出,“鼓励”指向同一个关键词——“基层”。客观来说,相对大中城市的大医院,基层医院待遇较低,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允许基层医务人员兼职,可以提供多一个收入渠道。

早在2017年,“柳叶刀”烧烤店发起人之一王健曾表示:“我需要副业,它能让我没有经济顾虑,简单纯粹地做医生。”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案例,但来自一线的心声仍值得一听。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对护士摆摊卖烤肠应理性看待。据当事人称,这是因为上班时间比较固定,白班结束后晚上会有一些空余时间,“能赚一些生活费,工作重心还是会放在主业上”。

但不管怎样,医务人员卖烤肠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违和”,也并非政策真正鼓励的方向。多点执业才更为合适,毕竟基于“才”“岗”适配原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人才的存量资源才能最大化地变成增量资源,既能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矛盾,又能增加医务人员收入,可谓一举多赢。

当然,鼓励医生兼职,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争议:医生有没有足够的精力来从事兼职?会不会影响他们的主业?遇到医疗纠纷时,如何判定责任归属,是医务人员所属机构,还是其兼职所在机构,抑或是医务人员本人?基于医疗服务的伦理性和公益性,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政策的善意,应出台更加细化的配套措施,运用好“底线思维”,进一步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只有在保证群众的就医需求和肯定医生的个人价值之间,找到利益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政策才有可行性,才能在探索实施中不断完善。

【作者】 高维

南方评论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资源来自用户投稿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侵权争议、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